泰銖在晚間爆炸案之後,對美金匯率瞬間突破35.5,曼谷官方也認為,這起恐怖攻擊是針對外國旅客而來,目的是重創泰國最重要的觀光產業,照這樣判斷,我個人覺得泰銖在35.5或許只是一個駐足,短期內甚至可能看36。
匯率講完,晚間知道爆炸案之後,立刻打開新聞台看消息,不看還好,一看發火。
國際新聞翻拍網路、國外媒體的影片,已經是家常便飯,高畫質頻道變成馬賽克般的畫質就算了,也完全沒有現場可以看。
接著,開始轉述藝人FB,說某某藝人也在曼谷,剛好逃過一劫,整個轉述FB內容的時間竟然有一兩分鐘這麼長,越聽我越火。
終於,電話連線了一個該電視台的主播,比較清楚地講述相關的資訊內容,稍微跟上國外媒體的進度。但是!該主播連線地點是泰國曼谷!?該主播晚上才播完新聞到八點,就算新聞是預錄的好了,曼谷也是台灣時間八點左右爆炸的,你在台灣時間十點就可以在曼谷跟夜間新聞的主播連線?這麼巧?
一肚子火的去睡覺......怎麼可能。
明天至少要有分析出來吧,炸彈對泰國觀光業的影響,整體經濟的影響,外交部是否會對泰國提出旅遊警示?接著,是否會有外溢效應,造成觀光客分散往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台灣有沒有機會在其中爭取到觀光客?如果沒有那缺乏的是天然景色、硬體設備或是軟體服務?恐怖攻擊是針對泰國本身的內部鬥爭,還是類似IS的無差別恐怖攻擊,對台灣的威脅是否存在?
台灣電視媒體做這種報導?我就把我家客廳那台50吋鴻海電視吃掉啦。
明天自己找好一點的電子媒體看新聞比較實際。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泰銖匯率2015/8/17 - 台灣電視媒體對曼谷爆炸案的低能報導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久違
欠咖啡,我走在有點發燙的人行道上,憑藉著google map,前往一間平凡的連鎖咖啡店。
欠文章,或坐或臥在沙發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踹起自己的屁股,打幾個字。
站在陽台望著大雨墜落,摔在遮雨棚上,落在隔壁荒廢等待都更的土地,欄杆似乎囚禁著我。
樹梢的鳥兒,不理睬雨滴的抨擊,一個跳躍,向下高速俯衝,然後抬頭飛向看不見的天空。
那是我看不見的天空,城市的天空,如此片段零碎。
聲音傳到了世界各處,有時候傳來微微的回音,有時候只有靜默,我珍惜得到的,偶爾也想維護那些即將失去的,但是時間沒有停止過沖刷,侵蝕過的海岸成為不同的未來,流入深海沈澱的就繼續安靜。
站在咖啡店裡,小店鋪忙碌,現烘咖啡如此平淡單調,站在流理台上的牛奶罐,看得我只想幫忙收進冰箱。
腦海裡擔憂著,買不起的房子,養不起的車子,教不好的孩子,只能找一點熟悉的咖啡因,讓清醒的大腦去思考其他微不足道的小事。
咖啡豆終於打包裝好,提著紙袋,回到炙熱的紅磚道,城市的景色沒有不同,卻漸漸地流轉著一個帶有可能的明天。
持續的怠惰,寧可刷洗手臺、清洗浴缸、打亮流理台、清潔洗衣機,家拭我拭天下拭,拭拭乾淨。
不想再用文字去剖析什麼,世界不因為多幾個字而改變,也不會少幾個字就駐足。
懶得用把思緒轉化,不如放它們在大腦裡打轉,轉阿轉,很快消逝,轉阿轉,揮之不去的也會被下一個思緒給掩蓋。
破碎的零碎的拼裝不出任何玩意兒,模糊不清的全貌,不重要也無所謂,世界還是在向前走。
也許它慢慢改變我,剛煮好的那杯平庸咖啡,就不該被認為是一種苦澀。
捨棄了才能得到,得到了卻又想捨棄,放下提起,不停重複,活在夢想裡追逐夢想,人因夢想而可笑。
終於坐在桌前,很滿足地看著沒有邏輯的文章,然後充滿著無法停止的期待。
期待下一個明天的平淡,一種無法戒掉的癮,只為了週而復始的單純。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泰銖匯率走勢(2015/7/17)
簡單總結一些新聞內容,雖然泰銖走貶已經一陣子,要回升之路應該不容易,展望今年下半年,包括泰國國內的政局仍在軍政府手上、旱災、經濟成長下修、通縮風險、債務問題等等,都暫時找不出泰銖能強勢的機會,再加上美國FED篤定要在今年升息的宣示,看泰銖走軟必成定局。原本我估計會上看34.2,拖拖拉拉沒寫文章,早就已經碰到34.2了,然而會不會突破34.5呢?個人主觀意見,貶值刺激出口與觀光,順便拉高進口價格避免通縮,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會不會因此打昏進口商就難說。
==
今年GDP不佳 泰國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增長處低谷徘徊周期
泰國國家發展研究院(TDRI)指出﹐今年泰國經濟成長呈現乏力,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只有2.75-3.25%的增長率,要到明年才會逐步復甦,建議提高政府投資效率、加快支取預算和加強扶持低收入人群,喚回民間投資信心,而且政府要注意應對經濟處於周期性低峰的狀況。
--
泰國內閣批准財部議案 7%增值稅延至明年9月
泰國內閣會議批准財政部提交的議案,繼續延用7%的增值稅率至2016年9月底,原規定此稅率將於今年9月底終止。內閣決定延長的原因來自現時經濟形勢仍趨向緊張,在此形勢下力保民眾的經濟負擔不再增加。不過內閣也表示,7%增值稅率不會無限期永久地適用。
--
穩定出口達成目標 泰國車廠盼泰銖匯率維持33.5-34
商業部長差猜與三菱汽車(Mitsubishi)、寶馬(BMW)及豐田汽車(Toyota)高層13日會見商談後透露,三大汽車廠商相信﹐如果泰銖匯率應維持在33.5-34銖兌1美元,將對整個汽車及空調產業的出口業務有利,並且有信心能夠出口增長率能夠順利實現原定目標值。三大汽車廠商還說明汽車出口產業遭受的障礙及問題,希望政府能夠協助解決,並且把問題呈上國際貿易發展委員會。同時,商業部準備與民營企業合作,推動各個產業的出口增長率能夠順利實現目標值。
商業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首5個月汽車及設備出口價值為130億6,581萬美元,年比增長4.04%。首5大出口市場依次為澳洲的19億7,714萬美元,年比成長29.69%;印尼的9億3,093萬美元,年比降低21.7%;馬來西亞的8億5,696萬美元,年比減少2.25%;日本的8億2,122萬美元,年比增加1.55%;以及菲律賓的8億872萬美元,年比攀升23.8%。
--
泰國大旱拖垮經濟 財長警告 全年經濟成長恐難達標
--
旱災拖累經濟,泰國GDP恐再降0.52%
抽樣農民1200人進行民意調查,發現90%認為今年的旱災嚴重程度前所未有,農產品產量、種植面積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其中以種植面積少於20萊、和以租地進行種植而非在自有土地種植形式的農戶受到影響最為嚴重。旱災造成最嚴重影響的5個方面包括有種植成本增加、尋找灌溉水源成本增加、產量減少、農業種植收入減少和家庭債務增加。
面對旱災農民最多採用的應對措施多數是向政府求助、找其他生計以彌補收入和減少農業種植成本。而希望政府進行扶持的方面包括讓泰國農民有持久發展的能力,包括想辦法讓農產品價格低迷問題得到解決、培訓農民掌握農業生產技術、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等。
--
泰國旱象若不解,今年GDP成長率恐減少半個百分點
--
泰國半世紀大旱 水庫存水量跌至9% 重創大米農耕
--
泰國4月工業信心指數降至86.2,近7個月新低
泰國2015年4月份工業信心指數連續第4個月下跌,從3月的87.7降至86.2,為近7個月來的新低點,原因是企業界對經濟前景及旱災問題感到擔憂,影響民間消費,此可從訂單及國內銷售的信心指數月比下跌中得到印證。同時,4月適逢宋干節長假,對商品運送及物流造成一定影響。不過,企業界認為前往鄰國投資的機遇良好,原因是市場具有發展潛力。
學者建議政府著手解決農產品價格低迷不振的問題、提高國民消費力,並且為中小企業業主調整所得稅結構,鼓勵企業納入稅務體系,推動中小型企業前往柬埔寨、寮國、緬甸及越南進行投資,藉以擴大市占率。另一方面,廠商也應該調整生產技術,提高泰國商品質量及整體競爭力。
--
泰國5月CPI為-1.27% 連5個月出現通縮
泰國 5 月 CPI 已經是連 5 個月下挫,而且比先前經濟學家預測的中位數下滑 1.04% 更低,也低於環比 0.34% 的中位數。 泰國商務部貿易策略及政策辦事處主管 Somkiat Triratpan 指出,主要是原油零售價格疲軟,5-8 月的低電費,以及部分食品價格回落,造成消費價格持續下跌。
今年前 5 個月與去年同期相較,泰國的物價共下挫 0.77%。 與此相較,剔除波動較大的原油及食品價格,5 月的核心通膨則比去年同期上揚 0.94%,比上個月增加 0.05%,都低於預期值的中位數同比 1.0% 及環比 0.105%。前 5 個月的核心通膨則較去年同期上升 1.27%。
--
泰國選舉一拖再拖 經濟問題大 前總理:軍方所剩時間不多
泰國軍方政變已滿一年,軍方承諾先進行修憲公投,進而在 2016 年進行普選。然而,泰國總理 Prayuth Chan-ocha 5 月 19 日坦承,舉行修憲公投,而這將會使普選的時間也延後。他認為 4 月或是 5 月左右,就應該進行普選,但如果要延後修憲公投,那麼普選就會往後推延 3 個多月。
泰國 2014 年 GDP 僅成長 0.7%。相較於 2013 年成長 2.9%、2012 年成長 6.5%,這足以顯示泰國政治動盪正重創泰國經濟。 2015 年第 1 季,泰國經濟比前一季成長 0.3%。即使比預估的數據好,但分析師說,這是因為 2014 年第 4 季經濟數據太差所導致。
政府預估 2015 年經濟可以成長 3% 到 4%,然而分析師不這麼認為。 後軍政府時代使得經濟更加緊縮,加上私人企業的債台高築,在在都使泰國經濟發展顯得窒礙難行。 泰國前總理Abhisit 說,市場可以容許泰國暫時的混亂,但無法接受長期的動盪。如果普選尚未完成,市場上的資金是不會回來的。
--
泰軍政府還政於民期待再落空 大選不會早於明年9月
泰國軍政府發言人說:「首相預期大選會在(明年)9月舉行。」軍方首長兼現任首相巴育去年5月奪權後,一開始表示希望在15個月內舉行大選,但隨著軍人政府開始修憲,大選時間表也一再修改。巴育稱,他願意考慮對新憲法進行全民公投,但強調舉行公投勢必導致大選延期。軍政府發言人也表示,政府不會干預大選,而且巴育本人也已表示不希望執掌權力太久。
與此同時,泰國政府與前總理他信之間的政治風波再次升級,該國外交部本月27日以他信近日一篇訪問的內容「危害國家安全及聲譽」為由,宣佈登出他信兩本泰國護照。外媒稱,泰國政府此次並沒有交代詳情,但據分析這或與他信近日向韓國媒體聲稱,2014年政變的「幕後黑手」與泰國樞密院有關。
--
工資上漲 技術過時 泰國電子產業陷困境
泰國電子製造業過去曾盛極一時,但隨著當地工資上漲、技術過時,電子產業也開始陷入困境。今年 1 月當地製造業指數連續 22 個月下滑,電子商品如電視和收音機的出口更是下滑達 38%,投資人開始擔心,泰國經濟成長放緩是製造業低迷所造成的長期結構性問題,要有所改善恐不容易。
根據《CNBC》報導,LG 近期表示將到越南設立面板製造廠,泰國的製造廠在下個月後將開始停產,此舉凸顯出隨泰國工資上漲,各科技廠開始將產能移往工資較低,且離中國供應商較近的地區。泰國電子製造業佔當地出口達 15%,過去非常興盛,但卻無法成為全球新一波電子產品如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製造商,其中除了工資因素外,另一個主因就是當地電子業的技術過時,已無法達到科技廠的需求。
泰國不再吸引科技廠來此設廠的另一個因素是,泰國電子業的生產技術早已過時,缺少創新。泰國去年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創新排名上從 2007 年的 33 名一路滑落到剩第 67 名。經濟學家便表示,觀察泰國經濟持續下滑的情況就可發現,當地存在結構性的競爭力問題,這問題也正逐漸侵蝕泰國經濟。泰國想要長期達到平均 4.5%-5% 的 GDP 水準機率很低,新常態的 GDP 應該僅在約 3.5% 的水準。
--
債務隱憂!泰國央行大槌擊落泰銖 大幅走貶至5年新低
泰國官方數據顯示,2014 年泰國經濟勉強維持擴張,成長 0.7%,遠低於 2013 年的 2.9%。泰財政部上週調降 2015 年該國經濟成長預測,從 1 月預估的 3.9% 下修至 3.7%。 另外,泰國出口業占整體經濟的 2/3,今年首季衰退逾 4%,表現差於 2012 年。麥格理 (Macwuarie) 分析師上週表示,泰國的經濟表現劣於東南亞地區,通膨也陷入負值,未來恐陷入通縮。
泰國出口表現不佳的情況,泰銖又適時大幅貶值,引發外界揣測泰國央行欲掀起貨幣戰爭疑慮。然而,匯豐分析師認為,刺激出口僅是部分原因,泰銖升值連帶的問題,還包括泰國整體 GDP 占比達 160% 的債務,若泰國真的陷入通縮,債務重擔將更為龐大,降低企業的開銷意願,引發一連串負面循環。
--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問路

拖著行李箱剛剛走下舊公寓的樓梯,我叫的車還沒到,就在巷口點支菸燃燒時間,人來人往的街道,在觀光景點的人潮就是如此這般的多,巷口擠著不少人在抽煙,因為附近都是禁煙區,只有巷子沒人管,彷彿像當年在營區裡,一群人圍著個大鋁臉盆,一起吞雲吐霧的氣氛,好像鎮瀾宮的香火鼎盛。噴出一團白霧的當下,視線全被遮蔽了,然而還是有人對我迎面靠近。「先生,請問一下,心涵公園在哪裡?」問路的是個老伯伯,看起來衣著整齊,好像要去喝喜酒一樣。『喔,我右手邊這條巷子,一路直走到底,然後右轉再左轉就到了,公園蠻大的,應該很好找』我嘴角還叼著菸,一邊揮舞右手指路。「謝謝你喔,心涵公園裡面有個湖,不知道好不好找?」『那個喔,進到公園裡面,往中間走一定會看到的,湖很大很明顯。』「謝謝,謝謝,我們聽說那個湖很漂亮,想去拍照留念呢。」我這才注意到,幾步的距離外,也有個老婆婆,臉上帶點妝,眼睛彎彎帶著微笑往這裡瞧。「謝謝喔!再見!」老伯伯用爽朗的聲音與我道別,然後便牽著另一半往巷子走去。手上的菸還剩下一些,我大力吸了幾口,看見我的車已經到了,便趕緊把煙頭放入隨身煙灰缸,繞過仍在巷口聚集的陌生菸友們,跳上了車。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這是一篇簡單的小廢文
寫出本人大腦的繽紛~~
事情作與不作就在一念之間,多花十五分鐘,要不了我的命是吧。
(手機一天少刷十五分鐘不難)
走進公司大廳,爬上例行性的樓梯,地下室卻傳來輕快的電蚊拍聲,那往來的頻率簡直如同法國網球公開賽一樣。
劈哩啪啦,劈哩啪啦,我被電擊聲嚇得半死啊,難怪每天我在公司都少不了被蚊子抽血的命運。
想到公司大廳那寫著捐血活動的告示,總有點黑色幽默的感覺。
蔥油餅店的阿姨很有活力又很可愛,某個早上,還沒有多少人潮,我便去買份蔥油餅來墊墊肚子。
前一位客人是個歐巴桑,點完餐之後就把錢放在某個鐵架上,蔥油餅店的阿姨大喊:這樣不行啦!我這個架子要放蔥油餅的,會污染啦!
歐巴桑有點尷尬地把錢直接交給阿姨,然後阿姨很迅速地找錢,用夾子將蔥油餅翻面,然後用剛才找錢的雙手將蔥油餅麵團弄平,嗯......
隔天,我更早經過蔥油餅攤時,攤位還沒弄好,阿姨還在準備,鐵架在裝上去爐子之前,就放在人來人往三不五時還看到小強的人行道上,更不要提蔥油餅攤自己的廢水也每日在那人行道上溢流。
what a wonderful world~~
半夜不知道二、三、四點,淒慘的男人叫聲,伴隨著碎裂聲,驚醒迷糊的睡夢中人。
緊接著腳步聲來回,不久後救護車聲逐漸接近,樓梯間傳來又是腳步聲,實在難以再入眠。
隔日的樓梯間,留下些許血跡,感覺有故事卻又沒見新聞,如果無大礙又不該如此驚悚慘叫,煩惱。
然而隨著看著每晚九點前的社區巡邏隊,以及九點後不斷巡邏的紅藍色閃燈,久了又睡得跟豬一樣安穩。
就這樣吧,不用講太多勉勵的話,想到就去做,如此而已。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亞投行(AIIB) 到底在吵甚麼的來龍去脈
因為我不懶(?),所以這絕對不會是懶人包。不過要向書商學習,節省現代人的閱讀時間,就不得不先講結論了:
參加亞投行的經濟好處小到幾乎可以不提,外交好處則看手段,但是在國內正反對M503航線之際用這種處理方式,對於外交上要能拿好處的期待也可以先放空了。
要講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之前,就得先討論亞洲發展銀行(ADB),所以請忍耐一下歷史介紹。
亞洲發展銀行(ADB)歷史緣由
這個看似叫做"亞洲"的國際銀行組織,其實就是美國跟日本弄出來的機構,美國主導,總部設在馬尼拉,但是總裁都是由日本指派,歐洲人當年不像美國在亞洲管這麼大(越戰、韓戰,還有掌控日本,圍堵俄羅斯等等)覺得沒啥興趣所以幾乎沒出多少錢參與。該機構主要就是貸款給有需要的國家,並且提供技術合作等等。好處呢?開發中國家需要資金,也需要技術,透過這樣的方式的確可以幫助國家建設,對於美國、日本來說,資金出借可以收利息,技術輸出又能賺外匯,後續可能還可以包個經營權、維修合約,等等條款,Z>B,winwin(痾,主要是指美國跟日本雙贏,其他國家就......)。
台灣跟ADB的愛恨糾葛
經濟上,我們跟ADB借過錢蓋高速公路等建設,不過自民國61年開始,台灣經濟已經開始向上發展,就沒甚麼在借錢了。那我們借錢給人家賺了多少,或是技術輸出了多少,對經濟有多少貢獻?痾,財政部網站幾乎沒提,根據我對公家機關的了解,如果有所作為一定會寫,沒寫就表示......
但是!中華民國是創始國!然後中國加入,我們被矮化,幾乎被踹出去,名字亂七八糟,咦,聽起來跟我們在聯合國的血淚故事好像。財政部網站對於這段歷史倒是寫得洋洋灑灑,那我們可想而知ADB對我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外交上的能見度而言是......
相關歷史請見以下連結:http://www.mof.gov.tw/museum/ct.asp?xItem=3760&ctNode=41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
你說這銀行跟ADB有甚麼差別?小弟一言以蔽之,ADB是美國跟日本講話大聲,AIIB就是中國的天下啦!這個AIIB的議題原本西方國家都在觀望,一方面不想得罪美國(已經有個ADB當然不想要有人跟他競爭),一方面又很想跟中國搞好關係,最早申請加入的盧森堡,不敢公開,還要求密件處理,後來親中界的王者英國開了第一槍表態參加,骨牌效應讓一堆西方國家都參加了,甚至連日本都考慮參加了,美國被搞得一肚子火,現在是左右為難,盟友都去了你去不去?去了等同美國認可讓中國地位進一步提升,不去更是沒有機會去制衡AIIB。
AIIB對台灣而言
就經濟上,即使台灣參加了,提供資金借貸能收的利息有限,最重要的技術輸出,痾,中國會把機會讓給台灣嗎?還有那群搶著加入的西方國家,應該也虎視眈眈,技術更是高過台灣,簡言之,經濟效益大概比ADB還差。外交能見度的部分,ADB是美日主導的,都可以搞得台灣為了名稱一臉血淚,AIIB是中國主導的,想要在這裡有外交能見度我只能說早點洗洗睡吧。
BUT!!!(There is always a but.)AIIB這件事情嚴格說起來也燒了四個月左右了,台灣其實可以早點表態有意願加入,找專家學者來評估、分析,讓美國覺得我們也要投向中國的懷抱,或許可以爭取一點在美國與中國夾縫中的一點空間,但是我們政府好像從去年選舉前到最近,都忙著搞KMT內鬥大戲,完全沒在對AIIB出幾個鳥聲。我不是外交專業,只是覺得有這樣的機會而已。然後,在中國硬飛航線M503之際,台灣民眾已經正不爽了政府很軟蛋,政府還硬是要在最後一天就直接交卷申請加入AIIB,讓國內反彈聲浪大,一點都不意外,好歹做個樣子評估一下吧!光是對民眾都擺不平,還要期望政府有能力拿AIIB當作一個籌碼跟美國討點東西,看來是期望過大。
再結論一次,ADB對台灣已經淪為爭取名稱,不要被矮化的組織,AIIB的申請,大概一開始就注定是直接拿個鳥名稱的鳥參與,經濟上的助益不大,對其他國家來說,這個重要的議題,已經瞬間跟我們沒啥關係了,被邊緣化是意料之事。如果台灣政府對於國際政治的參與,永遠都是一開始愛鳥不鳥不表態,最後期限要到了隨便弄兩下,我想這對台灣所謂的國際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狹隘而已了。
ps1.這篇社論寫得不錯,雖然我反旺中,不因人廢言。
ps2.亞投行的新聞我看了幾個月了,看大家弄來弄去很有趣的,一直沒寫相關文章也是因為台灣沒幾個人關心,看一下yahoo民調,根本沒幾個人鳥......要不是在期限交卷搞大了事端,我想還是沒人關心吧。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泰銖走勢(2015/3/12)
正所謂分析師(3/6)在講有時候也是要聽的,泰銖突然就一飛衝天了,主要原因當然就是泰國央行終於不負眾望所歸,宣布降息。不過還有一個重點在於,3/10發生了一件怪事導致於美元匯價狂升,這個也可以參考我下列的新聞,簡言之,中國奶粉大廠被威脅說要下毒,所以奶粉大廠可能大幅減少甚至暫時中止從紐西蘭進口奶粉,這消息刺激紐幣貶值,相對拋售紐幣的部位又買進美元,美元因此相對升值,可能突破了許多機構設置的停損/停利點,又再次刺激大家平倉非美貨幣的部位。當然啦,這段故事是大夥的合理推測,只是再再證明了,外匯市場瞬息莫測啊!
----
泰銖過去1年表現意外強勢 分析師:漲勢即將反轉
無畏泰國的政局動盪和諸多經濟因素影響,泰銖兌美元的表現過去一年來全球排第4,僅落後於索馬利亞先令、哥斯大黎加科朗與瓜地馬拉查爾,表現意外強勢。不過分析師則預測,由於出口持續低迷,泰銖的走勢即將反轉。
根據《CNBC》報導,泰銖過去 1 年來表現亮眼,就連分析師也對此大感意外。高盛集團 (Goldman Sachs) 分析師 Jonathan Sequeira 就表示,泰國在面對政局動盪、經濟週期性表現不佳、寬鬆貨幣、美元強勢和政府可能執行更寬鬆的財政政策前景下,泰銖還能有如此強勢的表現實在讓人費解。
Sequeira 將泰銖強勢的原因歸於大宗商品物價下跌,導致進口和貿易盈餘隨之下滑,尤其黃金和油價大跌的影響最深。他預期泰銖的走勢即將反轉,因為短時間內商品物價下跌的情況並不會有太大改善,所以泰銖若持續升值,央行勢必會介入來抑制這波漲勢,以防止原本就低迷的出口競爭力更下滑。
星展銀行 (DBS) 也不看好泰銖未來走勢,認為目前泰國商品的出口成長低迷,過去 2 年來出口幾乎呈現 0 成長,另外核心通膨率也可能再往下掉,進而影響到泰國 GDP,這些因素都會對泰銖造成不少壓力。 出口前景不佳是分析師認為最可能改變泰銖走勢的原因,因為泰國與歐盟 (EU) 簽訂的低稅率商品條約即將到期,接下來雙方可能會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FTA) 來代替原本條約。野村證券預期,泰國有一半商品享受著低稅率的優勢將不再有,出口產值恐會損失接近 8 億美元。
歐盟目前拒絕與泰國的軍方政府進行 FTA 的談判,泰國在東南亞國家的地位恐因此受挫,因為越南與馬來西亞等國與歐盟間都已快完成 FTA 的簽訂。泰國出口若無法有所改善,央行介入讓泰銖貶值以刺激出口的情形勢必會發生,泰銖未來走勢將不甚樂觀。
蝴蝶效應:奶粉引發的全球外匯市場血案
昨日亞洲時段內美元大漲至十二年來新高,歐元、日元等一眾非美貨幣集體遭“血洗”,但當時時段的外匯市場內並無重大消息公佈,所以有分析推測這輪走勢背後的推手很有可能是一家奶粉公司遭遇恐嚇所引發的連鎖效應。
全球最大乳製品企業恒天然集團(Fonterra)昨日暫停股票交易,因其收到了威脅要在嬰兒配方奶粉裡下毒的恐嚇信。由於奶粉與乳製品是紐西蘭最大出口項目,因此相關行業的消息對紐西蘭元影響巨大。該國一年乳品出口量可達1860億美元,僅比希臘GDP小23%。所以在恐嚇信的消息公佈後,紐西蘭元對美元匯率迅速下跌了1.1%。
彭博新聞社的報導稱,紐西蘭元的下跌直接推高美元升破了眾多美元空頭的止損位,導致出現大規模對歐元、澳元和日元的拋單。在昨日亞洲盤時段,歐元跌至2003年以來最低,而日元則刷新2007年以來新低,同時美元指數升破98,至十二年來新高。
據國際清算銀行資料,紐西蘭元作為全球交易量排名第十的貨幣,占全球外匯交易量的2%,每日交易量高達1050億美元左右,超過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這一比值全球居首,所以紐西蘭元對外匯市場的潛在影響要比其經濟體量能帶來的影響要大的多。
“美元幾乎全線都在上漲,所以如果說紐西蘭元真的很受打擊,我想你大概會邊張望邊自語說,‘天哪,誰是下一個?’你會開始觸發人們從反方向設置的止損單,整個情況都會讓人提心吊膽。”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B)駐悉尼外匯策略全球聯席主管Ray Attrill說道。
泰國意外宣布降息 加入全球寬鬆大軍
泰國央行 11 日意外宣布降息,加入全球寬鬆大軍。《彭博社》報導,在遭逢近 3 年最慢的經濟成長步伐之後,泰國央行宣布下調基準利率,由 2% 下調至 1.75%,是自去年 3 月之後,近 1 年來首度降息。
泰國央行周三宣布,貨幣委員會以 4:3 的 1 票之差,決定調降1 日債券回購利率。原本外界預期利率將維持不變。
今年以來,由於擔心通縮,全球已有超過 20 個國家宣布降息。泰國出口在 2014 年,出現 20 年來首度連 2 年下滑,而央行貨幣委員會擔心,由於中國成長放緩,恐怕造成泰國海外銷售有下挫的風險。
新加坡 DBS 集團分析師 Gundy Cahyadi 認為,泰國經濟增長慢於預期,加上通膨有回落風險,促使央行不得不選擇降息。不過他也說,目前這個時間點,降息不會對提升國內需求及經濟,帶來太大的提振作用。 泰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在今年 1 月年增 0.41%,2 月年增 0.52%。泰國前次出現通縮是 2009 年,當時的基準利率為 1.25%。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泰銖走勢(2015/2/10)
泰國央行(BOT)終於放出消息了,不排除降息這個說法立刻讓泰銖在上周五貶破短線區間的32.5,接下就要挑戰32.7這個關卡了,在泰國股市仍舊上漲的情況下,且歐元區資金的確有往亞洲流入的狀況之下,如果BOT沒有正式宣布降息,或是經濟數據爆出不好的數字,貶值走勢應該不會太劇烈。
----
經濟發展若不如預期 泰國不排除跟進全球寬鬆行列
泰國央行(BOT)總裁Prasarn Trairatvorakul近日表示,若經濟發展不如預期,泰國未來不排除跟進全球寬鬆政策的行列。
根據《CNBC》報導,若泰國消費支出、觀光旅遊業和政府支出的表現沒有如預期好轉,那麼央行就會考慮執行更寬鬆的政策來刺激經濟。此外,泰國今年1月通膨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0.4%,更低於12月的0.6%,通膨率低迷使得執行寬鬆政策的可能性因而更大。泰國目前低通膨問題與其他亞洲國家一樣,皆是受到低油價影響所致。
不過以現階段而言,BOT還不會這麼快調降利率。畢竟在上個月的政策會議中,7名成員裡有5名投票贊成維持利率,僅有2名贊成調降利率25個基點。儘管經濟成長緩慢,但BOT自從2014年3月後就將利率維持在2%的水準。去年12月,央行將2015年泰國GDP預測值從4.8%下修為4%,主要原因便是由於出口需求疲軟和農常收入縮減所致。 市場預期低通膨在接下來幾個月將迫使BOT跟進全球寬鬆行列,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經濟學家Santitarn Sathirathai表示,由於泰國經濟復甦緩慢,目前的利率相對來說較高,無法刺激經濟,再加上受低通膨率的因素影響,BOT未來可望調降利率25個基點至1.75%。
對於今年6月美國聯準會(Fed)可能升息間接導致泰國資金外流的疑慮,Trairatvorakul則回應,「Fed升息的消息已經存在好一陣子了,市場早已充份反映這訊息,況且緊縮恐慌(taper tantrum)對泰國來說是也是個很好的考驗,2013年泰國面對緊縮恐慌時就表現得非常好,並沒有明顯的資金大量流出本國市場。」。
歐元區資金流入亞洲 亞洲債券市場前景看好
由於歐洲央行 (ECB) 擴大量化寬鬆 (QE),歐元區債券殖利率因而來到歷史新低,促使歐洲資金開始加速外流至亞洲市場,今年亞洲地區債市前景看好。
根據《CNBC》報導,歐元區資金外流將使亞洲地區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當地的債券市場將因而受益。自從 ECB 在 1 月 23 日宣布擴大 QE 後,歐元區債券殖利率就創下歷史新低,德國 6 年期公債殖利率為負值,其他歐洲國家的債券殖利率也大幅下滑,要在歐洲找到殖利率高於 2% 的債券變得非常困難。相反地,亞洲一些國家的 5 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就相對較高,如泰國有 2.26%、馬來西亞 3.639%,印尼更是高達 6.903%。
歐洲在過去 10 年就是亞洲債券市場最大投資者,且金額還不斷向上攀升中。2011 年至 2013 年間,歐盟投資亞洲債市的金額便從 850 億美元竄升至 1200 億美元。分析師預估,以美元計價的亞洲債券市場在接下來 2 到 3 年內將從 1810 億美元膨脹到 1 兆美元。且受到歐洲 QE 影響,投資人投入亞洲債市的速度將加快,此外亞洲國家受低通膨影響也恐開始寬鬆政策,更有利於當地債市表現。
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亞洲區固定收益主管 Viktor Hjort 便表示,投資人對於亞洲債市的需求確實有特別強勁。
然而,也不是所有投資人都這麼熱衷於亞洲債市,部分投資人依然傾向於先小心觀望。Aberdeen 資產管理公司的亞太地區固定收益主管 Victor Rodriguez 就提醒投資人,雖然他們對亞洲債市前景也感到樂觀,但也有幾項不得忽略的負面因素需要注意。第一點就是希臘局勢的不確定性,這有可能使歐洲市場波動性加劇。第二點就是大宗商品價格大跌的影響,尤其是石油部分,因為這恐逼使相關產業的公司面臨違約風險。最後就是投資人對於聯準會 (Fed) 升息的預期,投資人的預期心理將加劇全球市場的波動率。
不過 Rodriguez 最後也補充,以近期來看的話,亞洲債市的吸引力確實大幅優於歐洲,也算是提供了投資人分散歐元區債市風險的一個好機會。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泰銖走勢(2015/2/3)
仍舊是多空交錯的訊息交雜。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以及ISM製造業PM指數皆不如預期,將推遲美國升息腳步,另外,希臘願意換債而非減記,有助歐元回穩,亦可能壓縮美元升值空間;然,澳洲意外降息(還是該說不意外?原物料跌成這樣),也等同是加入了最近的降息央行團隊,又會帶給美元相對的升值條件。總之,關注泰銖的話,目前還是要看股市跟泰國央行(BOT)的狀況了。
-----
美國12月個人消費支出創五年最大跌幅
美國商務部週二發佈的資料顯示,美國12月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同比增1.3%,符合彭博通訊社中值預期的1.3%,前值為增1.4%,這是連續第32個月未達美聯儲2%目標水準。
商務部資料顯示,美國去年1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1.3%,預期增長1.3%,前值增長1.4%,連續32個月未達美聯儲2%目標水準。環比下降0.2%,預期下降0.3%,前值下降0.2%。 美國去年12月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0.7%,創2009年10月以來最小漲幅,預期增長0.8%,前值增長1.2%;環比持平,符合預期和前值。
此外,同時公佈的美國12月個人收入環比增長0.3%,預期增長0.2%,前值增長0.4%;美國12月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0.3%,預期下降0.2%,前值增長0.3%。12月個人消費支出環比表現創下了2009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在去年10月和11月打折季已經提前“血拼”,導致12月資料異常疲軟。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全年美國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增長2.5%,為2006年以來最高水準。
Ameriprise Financial Inc高級經濟學家Russell Price向彭博通訊社表示,「我們認為2015年的整體消費前景依然向好,消費者對於新一年充滿信心。」12月美國儲蓄水準升至4.9%,遠高於此前的4.3%。
相比PCE指數,核心PCE剔除了食品和能源價格,是美聯儲最看重的通脹指標。對美聯儲而言,通脹水準非常重要:如果工資和物價上漲開始加速,就意味著閒置產能開始降低,美聯儲就會考慮更早地加息。反之,如果該資料表現不佳並呈現明顯的下行趨勢的話,或將影響到美聯儲的加息預期。 對於通脹前景,美聯儲在1月聲明中表示,預計近期通脹將進一步下滑,但認為隨著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能源價格走低等暫時性因素消退,中期看通脹將逐步回升到2%的水準。委員會繼續密切監測通脹發展。
美國1月ISM製造業PMI意外創一年新低
週一,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佈資料顯示,美國1月ISM製造業PMI 53.5,大幅不及預期的54.5,創一年新低。其中,新訂單指數大跌至一年新低,就業指數創七個月新低。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即時新聞: 美國1月ISM製造業PMI 53.5,預期54.5,前值由55.5修正至55.1。 新訂單指數52.9,前值由57.3修正至57.8。 就業指數54.1,預期56.0,前值由56.8修正至56.0。 物價支付指數35.0,預期39.5,前值38.5。 美國1月ISM製造業PMI 53.5,大幅不及預期的54.5,創一年新低,12月為55.1。
回顧上月資料,美國12月ISM製造業PMI 55.5,大幅不及預期,創2014年6月來新低,11月為58.7。 今日資料表明美國1月製造業擴張速度較去年12月有所放緩。擴張收縮榮枯線為50。美國ISM製造業PMI已經連續27個月實現擴張。
希臘財長:將以換債代替債務減記 緩和與歐盟國家緊張關係
《金融時報》報導,為避免與歐洲機構的爭議,希臘新政府周一決定不再堅持「減債」協商,而改以「換債」方式,爭取更大的償還空間,減少外界的反對聲浪。 希臘新任財政部長 Yanis Varoufakis 周一拜會財政大臣 George Osborne,Osborne 認為,若希臘與歐元區在債務問題上長期對峙,將是「全球金融最大風險」。
Varoufakis 會後表示,將不再要求減記 3150 億歐元債務,而以換債取代。 希臘預計將現行債務以 2 種方式取代,第 1 類債務和名目經濟成長掛鉤,用來取代歐洲的援助貸款;第 2 類他們稱為「永久債券 (perpetual bonds)」,藉此取代歐洲央行擁有的希臘債券。 Varoufakis 強調,換債是一種聰明的做法,因為德國及其他債權國,完全不會考慮接受債務減記,這聽起來會讓納稅人面臨直接損失。 德國為首許多歐洲國家,對不願樽節的希臘政府普遍抱持懷疑。本身為左派經濟學家的 Varoufakis 表示,他希望爭取德國等夥伴支持,給希臘一點財務空間來進行改造,而非讓希臘窒息而亡。
為達成還債目標,希臘政府預計全力打擊富人逃稅,目前在扣除債息後的基本預算餘額,與 GDP 保持 1-1.5% 的比例。Varoufakis 提出換債方案,希望緩和與歐盟的緊張,爭取希臘留在歐元區。
澳洲央行意外降息1碼至空前新低!澳元重貶至76美分
澳洲中央銀行 (RBA) 週二 (3 日) 加入全球央行貨幣寬鬆列車,意外宣布降息 1 碼至空前新低水準 2.25%,創 2013 年 8 月以來首度調降利率。澳元應聲重貶 1.8% 至 76.66 美分,創 2009 年 6 月以來新低,並朝澳央行總裁 Glenn Stevens 希望的 75 美分價位邁進。
根據債券及利率市場行情,預期澳洲央行在本次貨幣政策會議調降隔夜現金目標利率的機率有 60%;但根據《路透社》及《彭博社》之前進行的調查,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預期澳央行這回仍僅按兵不動。近幾週包括瑞士、丹麥、加拿大、印度及新加坡等多國央行都宣布降息,因油價大跌引發通貨緊縮壓力升高。 澳洲央行表示,原物料價格重挫使得國內通貨膨脹微弱,且澳元強度仍大於央行希望的程度,因而決定降息。Stevens 在聲明中指出,澳洲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增幅為數年來新低,且通膨似乎很可能在未來 1-2 年都停留在目標之內。 Stevens 並重申,澳元價位依舊「高於大部分人預估的基本面價值,尤其考量到關鍵原物料價格已大跌」。
澳洲主要出口原物料鐵礦砂近期價格崩跌,上週挫至至少 2009 年以來最低水準。因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溫,使得鐵礦砂價格自去年起已落入熊市至今。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泰銖走勢(2015/2/2)
目前看起來還是很不明。
排除能源價格的CPI超乎預期,都是上揚,並沒有明顯的降息因素;股市持續上漲,又可能持續吸引外資;美元連續升值七個月,有回檔可能。上述都是泰銖升值的利多之一。
然而今年面臨選舉,又將迎來不安定因素;連續下修2014年的GDP與2015年預期的GDP,經濟狀況不明;油價下跌帶來的總CPI通縮,也是增添手上寬鬆的空間。
個人感覺依舊是短期升值長期貶值。
----
能源價格大跌 泰國1月份陷入通縮
能源價格大跌,泰國 1 月份出現逾 5 年來未見的通縮。 泰國商務部周一公布,1 月份主要消費物價指數 (CPI) 年減 0.41%,逆轉 12 月份上升 0.6% 的情形。1 月份主要 CPI 也月減 0.59%。 泰國上一次陷入通縮是在 2009 年 9 月,當時係因石油價格下跌且政府施行降低生活成本的措施。 商務部將此情形歸咎於零售燃料價格和電力費用下跌,以及鮮食產品降價所致。 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先前的估計中值為年減 0.25%、月減 0.4%。
不含波動較大的食物和能源價格,1 月份核心 CPI 年升 1.64%、月升 0.16%,經濟學家先前預估中值分別為年減 1.58%、月升 0.115%。 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 Usara Wilaipich 表示:「雖然泰國的主要通膨陷入負面領域…但這主要是因為油價下跌。」她稱,反映內需的核心 CPI 仍呈現上升,是因為主要通膨下降,反而有利消費者的購買力。 商務部維持 2015 年通膨目標在 1.8% 至 2.5%,但這此估計是根據全球原油價格每桶介於 90 美元至 110 美元、GDP 成長介於 3.5% 至 4.5%、泰銖兌美元匯率在 32 至 35。 商務部貿易政策暨策略辦公室主管 Somkiat Triratpan 表示,部會將評估能源價格走勢,再進行通膨目標的任何調整。
泰國股市持續走強 分析師看法分歧
泰國股市 2015 年來持續表現優異,累積今年已上漲超過 6%,幾乎優於所有東南亞國家,僅次於越南的 7%,不過分析師對於泰股未來走勢則看法分歧。 根據《CNBC》報導,泰國SET指數光去年就已上漲 15.3%,今年又再增添 6% 以上漲幅,優於東南亞其他國家如菲律賓的 5.2%、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 2% 和印尼的 0.5%。
油價助益
看多泰股的分析師認為,油價大跌 60% 將有助於泰股繼續上漲,因為泰國石油多仰賴進口,油價每桶約50美元的價位將可幫助當地人民多存近1個月的薪水。
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 (Mark Mobius) 也對泰國未來感到樂觀,他認為低油價將壓低通膨率,央行因而有更大的寬鬆空間,同時目前泰國政府也剛好面臨必需振興經濟的壓力。 泰國軍方在取得政權後同意了約 38 億美元的公共建設投資,並且加速同意泰國投資委員會 (Board of Investment) 的各種投資項目,希望藉此促進私人投資,分析師因而推測 2015 年底前 SET 指數有望從目前約 1600 點上漲到 1810 點。
里昂證券 (CLSA) 泰國區研究主管表示,泰國正在經歷一連串的政治改革,同時能源和電信產業的政策也在改變中,這些都可以刺激當地私人投資和公共建設支出,預期公司的獲利有望因民間投資增加、能源和數位通訊的改革而跟著成長,推薦買入國有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如泰國國家石油公司 (PTT)(PTT-TH) 和暹羅水泥 (Siam Cement)(SCB-TH),以及泰國電信巨頭 True (TRUE-TH)。
政局不穩 股市估值過高
看空泰股的分析師也是不少,本月稍早荷蘭銀行 (ABN Amro) 才降評泰股至減持水準,認為由於泰國軍方政府今年還要面臨選舉和起草憲法等情況,政治不確定性因而攀升。此外泰股在去年已經表現非常出色,股市價值已過高,再加上當地央行最近又下修 GDP 預期,泰股未來走勢不慎樂觀。 上個月泰國央行才將 2014 年 GDP 預期從 1.5% 下修至 0.8%,2015 年的 GDP 預期也從 4.8% 下修至 4%,主要原因便是由於政府支出不如預期和私人投資、觀光收入、出口恢復速度緩慢影響。 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也認為泰國股市已漲過頭但獲利水準卻沒有恢復,因此將泰股評為東南亞最不看好的投資國家。分析師表示,有鑒於泰國成長前景黯淡和政治上面臨過渡期,2015 年泰股下跌可能性高,因為目前過渡政府的首要目標將是重新恢復當地民主制度,所以投資人對於未來泰國企業營收成長不必抱太大期望。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泰銖走勢(2015/1/29)
先講結論:
泰國利率政策不變,若美元歐元的貨幣政策最近沒有大變動,泰銖對美元短期應該會維穩在32.5~33的區間,但若在新加坡率先寬鬆貶值,人民幣也走貶,亞幣都蠢蠢欲動的情況下,再加上泰國2015年經濟展望下修,2014年的經濟數據下滑,中長期應該還是走貶。
過去一年下行支撐在31.5,上行壓力33,但是匯率只要動個幾角大家就要哭泣了。
--------
2015/1/28泰國央行(BOT)宣布利率不變,維持於2%,利率政策自2014/3之後皆維持不動。BOT認為,通脹會有下滑趨勢,但未見通縮風險,該利率已能維持該國目前經濟現況。
彭博社28日報導,根據調查,經濟學家普遍預估,泰國明(29)日即將公佈,去年12月的製造業指數(衡量汽車、採礦等產業的產值)恐怕會連續第21個月出現萎縮,月數為2000年政府開始公佈這項數據以來的新高紀錄。另外,去年泰國的出口額已經連續第2年下滑,為至少20年以來首見。
泰國財政部長Sommai Phasee上週曾說,泰國央行「理論上」應該要降低借貸成本。野村(Nomura Holdings Inc.)經濟學家Euben Paracuelles則在央行28日公佈利率決策前表示,泰國1月恐陷入通縮,再加上出口展望疲弱、泰銖持續升息等諸多因素,泰國央行有可能被迫降息,就算最終央行仍然按兵不動,想必投下贊同與反對票的人數也會相當接近,且聲明也會較偏鴿派。
受到燃料價格下滑的影響,泰國去年1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下降至0.6%、創5年多以來新低。 在油價重挫拖累能源類股的衝擊下,泰國SET指數12月重挫6.04%,創2013年8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不過,1月迄今漲幅已超過6.7%、直逼1,600點。根據彭博社統計,泰股在1月初的本益比已下滑至13.5倍,而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的本益比則為10.8倍。外資2014年從泰股抽出的資金淨額為11億美元,其中光是12月的流出額就達到8.43億美元。
路透社去年底報導,泰國央行(BOT)調降2014年的經濟成長預估,由先前的1.5%降至0.8%,2015年成長預估也從先前的4.8%減至4.0%。另外,央行估計,2014年出口將萎縮0.5%;2015年也僅會擴張1%,遜於先前預期的成長4%。
--------
有空就幫忙泰國人了解一下泰銖匯率,也當作自己練習。部落格好像也可以多放點財經東西喔?有夠雜的部落格,但是我高興,哈哈。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Lancaster University更換學校logo
原本因為想寫一些東西,在翻找兩間母校的網頁做比較,赫然發現,Lancaster University的網頁Logo變成完全不認識的圖案了。
做個比較,是否舊版的比較有現代感與商業氣息,新版的則是帶有濃厚的歷史風格,大家喜歡哪一種呢?見仁見智嚕。
Lancaster的盾
新Logo
舊Logo
--
真正的感想如下:
如果我所存在的年代真的是2014年而不是1964年的話,這個時代”Less is more””Simplicity is the best”,還可以看到復古風格的樣板圖案,實在令我不解。
先講對兩圖案的觀感,原本簡單的幾何圖案,代表著一進學校就會看到的教堂屋頂設計,不算是有太多的含意,也因為是簡單的幾何圖案配置,的確是看起來比較像企業標章;更換後的盾型圖案,兩朵花跟那本書的位置讓我覺得很怪異,遠看好像是一個帶著有麒麟圖案帽子的人,畫上小丑眼睛,紋上類似台灣泰雅族的紋面,再加上一點八字鬍,詭異是我對盾型圖案的第一直覺,其實很多盾型圖案裡頭的設計我都不喜歡。
學校沒有對這個以前就隸屬學校的圖樣多做解釋,所以上頭的圖案各自代表什麼目前未知,我為此嘗試去找了一些新聞稿(http://www.lancaster.ac.uk/inlu/),學校換Logo該是件大事,卻只有簡短的一小篇。其中提到換Logo的關鍵敘述如下:
When we looked at the University’s visual branding we discovered that the current logo was largely unloved by current students and staff. Critically, prospective students associated the logo with a lower ranked institution. They also felt the logo looked too corporate, like a bank some said, rather than like a University.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current students and the staff that we consulted much preferred the University’s original branding and the shield that features on our coat of arms which dates back to the University’s formation in 1964. They felt it better reflected the prestigious institution that Lancaster has become. Prospective students associated a shield with a higher ranked institution and also felt strongly that it made Lancaster look much more like a top 10 UK university. They sai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w student recruitment messages and the shield would make them much more likely to consider coming to Lancaster.
簡單的說,原有的圖案太像企業、銀行或是一個排名很低的學校,大部分學生都不喜歡。這個原本就在學校外套臂章上的盾型圖案,是可以呼應1964年學校剛成立的時期。大家覺得這比較能反映出我們學校已經成為一間頗具聲譽的機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好學校,也比較符合全英國前十大排名的學校地位。他們還說,在招生上,除了一些基本的訊息之外(排名、學院系統、就業、學生滿意度、國際層面),這個新的盾型圖案,也能提昇學生來念Lancaster University的意願。
我聽你在......
換了有歷史感的盾型圖案,學校不會變成有百年歷史,創校的年份一樣是1964,就建築跟外觀而言,也不會出現如牛津、劍橋等古色古香的「哈利波特」城堡。一間機構的好壞,logo影響並不是那麼大,google的標誌五顏六色,Apple一個蘋果咬一口只換過配色,哈佛的盾型只有英文字,史丹佛的標誌我更看不懂,劍橋的盾型看起來像是四隻麒麟跟鏡頭咧嘴笑 。有的設計充滿特色,有的設計充滿含意,有的設計看了就只想笑,但是這影響這些機構在社會上的聲譽嗎?並不會。
哈佛的盾
劍橋的盾
最後兩點,LUMS(也就是蘭卡的管院)目前暫時不換logo,我想也是,原本的專業度標誌,換成那盾型根本是折價。另外,我們學校一直以來的競爭對手Warwick的標誌很Amazon,人家網頁也沒改成他的盾型圖案啊,大家一起改一改好了,逗趣度非常有拼......
Warwick University的盾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2014
又到了這一天,回顧時刻來臨,2014年到底做了些甚麼還真是問號很多。是不是隨著時間推移,做點甚麼事情的動力都變少了?又或者是成熟穩重了?越來越重倒是真的。大事都成了小事,平常也全變成沒事?可能都有吧。這一年,換去流水帳的方式,改用主題式的回顧,看看能不能多點新意,因為在動筆之前看了2013的回顧,實在太虛了。
熱愛家庭
去了泰國的旅行,還有回台三次的大哥一家人,再加上黃蓉趁著泰國放假來台灣寄讀一段時間,家裡頭有小孩的感覺很熱鬧,畢竟我們家前一個小朋友已經長大十幾年了(對,就是你,幼稚的Sunny),甚至都在這一年出社會工作了呢。看著泰子哥還有黃蓉,都覺得小孩長得好快,可是回顧照片的時候,又覺得他們都好小,這就是成長的力量吧。時光來來去去,我們控制不了去者,那是自然的力量,我們預期不了來者,那是生命的機緣,我們只能在不論好壞的每一秒,抱著家人,勇於表達心中的感情。這是我對於自己最自豪的一點,不是第一年這麼做,卻是讓我感到這麼做有多重要的一年。
台北無恙
這一年的台北生活,可以說是平凡也能說是順利。工作上,大概就差不多是那樣,或許我的工作運氣一直都很好,或許我對工作情緒不太放在心上,不管怎麼說,變與不變之間,也有很多的人事依舊,景物已非,知道自己還有那麼多的不足就好。生活上,換了居住型態與形式,經濟上多點負擔,自由度產生變化,這樣的景況,是我以為出社會就能達成的,看來不是這個國家的環境太差,就是我的幻想太美好,不管怎麼說,至少完成了這個小小目標,接下來才能往下一個里程碑邁進。另外偷渡政治一下,希望這個城市在新的風氣之下能夠更美好,我是不期待這些爛到不行的高物價能改變,至少改變一下生活品質吧,長期擺爛的市政,有點改變吧!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但是都沒讀書那就不如去撞牆了,這一年沒吸收什麼養分,有點可惜,知識看得很多,養分卻少了,這是該叮囑自己的重點。行萬里路倒是不少,難得一年出國三次,是要補之前沒去玩的時光嗎?
先從泰國說起(泰國行快寫完了,不過手腳實在太慢),我的第二次泰國旅遊,同樣碧海藍天,而且行程該豐富的豐富,該悠哉的悠哉,有海岸有沙灘有泳池有啤酒,卻也沒有缺少賣場、冷氣、餐廳跟下午茶,最重要的是有可愛的家人們。
接著是香港,跟同事出遊,我來了幾次卻是萬般陌生,然後行程充斥著傳說中的「吃東西買東西」,這可是我十來年前看到的香港旅遊廣告詞,果然不假,也去看了全球三大夜景之一的太平山夜景,畢生第二次來,第一次只有八歲實在記得不多,只對纜車還有點模糊記憶,可能剛好又是端午連假,走到哪裡都是人,也挺符合對香港的刻板印象了,總之,行李箱飽飽肚子也飽飽的滿載之旅。
最後是日本的北海道之行,或許是長大了對日本的憧憬減少許多,興奮不如以往,大學的時候本來還想working holiday,可惜超越時代太多,當年沒這種簽證。北海道有個讓我很喜歡的一點,那就是地廣人稀,本身個性就喜歡這樣的環境,所以這個旅程就非常舒服(就假裝我沒去札幌市區人擠人好了),日本也真的從環境、設備、服務,都讓人覺得很好。另外,或許是剛好日幣貶值,也或許是八年前我還沒出社會跟現在的金錢觀不同,這次來到日本,有一種東西不貴的感覺。其他的就留點空間,看我新的一年是否可以認真地把遊記補上。
旅行的意義,雖然我不是經濟學家卻很愛在海外觀察物價。總的來說,在泰國平均而言什麼都便宜,民生必需品更是,當然旅遊熱區的物價不輸台北就是;香港的民生必需品很貴,只有買東西便宜,玩起來開心住起來辛苦;日本就很奇怪了,大概通縮跟匯率都有影響,許多民生必需品都很便宜,餐廳也不太貴,整體環境又好,難怪台灣人瘋日本旅遊,只是排外性格......不適合居住吧。結論就是,以民生必需品而言,英國比台灣便宜,泰國比台灣便宜,日本比台灣便宜,只有香港比台灣貴,這是土地面積的問題還是根本盤商壟斷暴利,我就不知道囉。
365天
人生就像是一套柯南(什麼鬼比喻),每一年都是一本單行本。當你認真的去過每一天,寫每一頁,或許不是天天精采,至少會是一個頗受自己好評的單行本;如果渾渾噩噩就過去了,那就會變成跟柯南一樣,差不多的人物、差不多的手法、差不多的動機,混頁數出了一本單行本,跟其他本除了集數不同之外,還真難察覺有什麼相異(對柯南怨念頗深)。又要替自己寫下人生新書的一頁,就認真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