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央行(BOT)終於放出消息了,不排除降息這個說法立刻讓泰銖在上周五貶破短線區間的32.5,接下就要挑戰32.7這個關卡了,在泰國股市仍舊上漲的情況下,且歐元區資金的確有往亞洲流入的狀況之下,如果BOT沒有正式宣布降息,或是經濟數據爆出不好的數字,貶值走勢應該不會太劇烈。
----
經濟發展若不如預期 泰國不排除跟進全球寬鬆行列
泰國央行(BOT)總裁Prasarn Trairatvorakul近日表示,若經濟發展不如預期,泰國未來不排除跟進全球寬鬆政策的行列。
根據《CNBC》報導,若泰國消費支出、觀光旅遊業和政府支出的表現沒有如預期好轉,那麼央行就會考慮執行更寬鬆的政策來刺激經濟。此外,泰國今年1月通膨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0.4%,更低於12月的0.6%,通膨率低迷使得執行寬鬆政策的可能性因而更大。泰國目前低通膨問題與其他亞洲國家一樣,皆是受到低油價影響所致。
不過以現階段而言,BOT還不會這麼快調降利率。畢竟在上個月的政策會議中,7名成員裡有5名投票贊成維持利率,僅有2名贊成調降利率25個基點。儘管經濟成長緩慢,但BOT自從2014年3月後就將利率維持在2%的水準。去年12月,央行將2015年泰國GDP預測值從4.8%下修為4%,主要原因便是由於出口需求疲軟和農常收入縮減所致。 市場預期低通膨在接下來幾個月將迫使BOT跟進全球寬鬆行列,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經濟學家Santitarn Sathirathai表示,由於泰國經濟復甦緩慢,目前的利率相對來說較高,無法刺激經濟,再加上受低通膨率的因素影響,BOT未來可望調降利率25個基點至1.75%。
對於今年6月美國聯準會(Fed)可能升息間接導致泰國資金外流的疑慮,Trairatvorakul則回應,「Fed升息的消息已經存在好一陣子了,市場早已充份反映這訊息,況且緊縮恐慌(taper tantrum)對泰國來說是也是個很好的考驗,2013年泰國面對緊縮恐慌時就表現得非常好,並沒有明顯的資金大量流出本國市場。」。
歐元區資金流入亞洲 亞洲債券市場前景看好
由於歐洲央行 (ECB) 擴大量化寬鬆 (QE),歐元區債券殖利率因而來到歷史新低,促使歐洲資金開始加速外流至亞洲市場,今年亞洲地區債市前景看好。
根據《CNBC》報導,歐元區資金外流將使亞洲地區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當地的債券市場將因而受益。自從 ECB 在 1 月 23 日宣布擴大 QE 後,歐元區債券殖利率就創下歷史新低,德國 6 年期公債殖利率為負值,其他歐洲國家的債券殖利率也大幅下滑,要在歐洲找到殖利率高於 2% 的債券變得非常困難。相反地,亞洲一些國家的 5 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就相對較高,如泰國有 2.26%、馬來西亞 3.639%,印尼更是高達 6.903%。
歐洲在過去 10 年就是亞洲債券市場最大投資者,且金額還不斷向上攀升中。2011 年至 2013 年間,歐盟投資亞洲債市的金額便從 850 億美元竄升至 1200 億美元。分析師預估,以美元計價的亞洲債券市場在接下來 2 到 3 年內將從 1810 億美元膨脹到 1 兆美元。且受到歐洲 QE 影響,投資人投入亞洲債市的速度將加快,此外亞洲國家受低通膨影響也恐開始寬鬆政策,更有利於當地債市表現。
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亞洲區固定收益主管 Viktor Hjort 便表示,投資人對於亞洲債市的需求確實有特別強勁。
然而,也不是所有投資人都這麼熱衷於亞洲債市,部分投資人依然傾向於先小心觀望。Aberdeen 資產管理公司的亞太地區固定收益主管 Victor Rodriguez 就提醒投資人,雖然他們對亞洲債市前景也感到樂觀,但也有幾項不得忽略的負面因素需要注意。第一點就是希臘局勢的不確定性,這有可能使歐洲市場波動性加劇。第二點就是大宗商品價格大跌的影響,尤其是石油部分,因為這恐逼使相關產業的公司面臨違約風險。最後就是投資人對於聯準會 (Fed) 升息的預期,投資人的預期心理將加劇全球市場的波動率。
不過 Rodriguez 最後也補充,以近期來看的話,亞洲債市的吸引力確實大幅優於歐洲,也算是提供了投資人分散歐元區債市風險的一個好機會。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泰銖走勢(2015/2/10)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泰銖走勢(2015/2/3)
仍舊是多空交錯的訊息交雜。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以及ISM製造業PM指數皆不如預期,將推遲美國升息腳步,另外,希臘願意換債而非減記,有助歐元回穩,亦可能壓縮美元升值空間;然,澳洲意外降息(還是該說不意外?原物料跌成這樣),也等同是加入了最近的降息央行團隊,又會帶給美元相對的升值條件。總之,關注泰銖的話,目前還是要看股市跟泰國央行(BOT)的狀況了。
-----
美國12月個人消費支出創五年最大跌幅
美國商務部週二發佈的資料顯示,美國12月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同比增1.3%,符合彭博通訊社中值預期的1.3%,前值為增1.4%,這是連續第32個月未達美聯儲2%目標水準。
商務部資料顯示,美國去年1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1.3%,預期增長1.3%,前值增長1.4%,連續32個月未達美聯儲2%目標水準。環比下降0.2%,預期下降0.3%,前值下降0.2%。 美國去年12月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0.7%,創2009年10月以來最小漲幅,預期增長0.8%,前值增長1.2%;環比持平,符合預期和前值。
此外,同時公佈的美國12月個人收入環比增長0.3%,預期增長0.2%,前值增長0.4%;美國12月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0.3%,預期下降0.2%,前值增長0.3%。12月個人消費支出環比表現創下了2009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在去年10月和11月打折季已經提前“血拼”,導致12月資料異常疲軟。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全年美國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增長2.5%,為2006年以來最高水準。
Ameriprise Financial Inc高級經濟學家Russell Price向彭博通訊社表示,「我們認為2015年的整體消費前景依然向好,消費者對於新一年充滿信心。」12月美國儲蓄水準升至4.9%,遠高於此前的4.3%。
相比PCE指數,核心PCE剔除了食品和能源價格,是美聯儲最看重的通脹指標。對美聯儲而言,通脹水準非常重要:如果工資和物價上漲開始加速,就意味著閒置產能開始降低,美聯儲就會考慮更早地加息。反之,如果該資料表現不佳並呈現明顯的下行趨勢的話,或將影響到美聯儲的加息預期。 對於通脹前景,美聯儲在1月聲明中表示,預計近期通脹將進一步下滑,但認為隨著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能源價格走低等暫時性因素消退,中期看通脹將逐步回升到2%的水準。委員會繼續密切監測通脹發展。
美國1月ISM製造業PMI意外創一年新低
週一,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佈資料顯示,美國1月ISM製造業PMI 53.5,大幅不及預期的54.5,創一年新低。其中,新訂單指數大跌至一年新低,就業指數創七個月新低。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即時新聞: 美國1月ISM製造業PMI 53.5,預期54.5,前值由55.5修正至55.1。 新訂單指數52.9,前值由57.3修正至57.8。 就業指數54.1,預期56.0,前值由56.8修正至56.0。 物價支付指數35.0,預期39.5,前值38.5。 美國1月ISM製造業PMI 53.5,大幅不及預期的54.5,創一年新低,12月為55.1。
回顧上月資料,美國12月ISM製造業PMI 55.5,大幅不及預期,創2014年6月來新低,11月為58.7。 今日資料表明美國1月製造業擴張速度較去年12月有所放緩。擴張收縮榮枯線為50。美國ISM製造業PMI已經連續27個月實現擴張。
希臘財長:將以換債代替債務減記 緩和與歐盟國家緊張關係
《金融時報》報導,為避免與歐洲機構的爭議,希臘新政府周一決定不再堅持「減債」協商,而改以「換債」方式,爭取更大的償還空間,減少外界的反對聲浪。 希臘新任財政部長 Yanis Varoufakis 周一拜會財政大臣 George Osborne,Osborne 認為,若希臘與歐元區在債務問題上長期對峙,將是「全球金融最大風險」。
Varoufakis 會後表示,將不再要求減記 3150 億歐元債務,而以換債取代。 希臘預計將現行債務以 2 種方式取代,第 1 類債務和名目經濟成長掛鉤,用來取代歐洲的援助貸款;第 2 類他們稱為「永久債券 (perpetual bonds)」,藉此取代歐洲央行擁有的希臘債券。 Varoufakis 強調,換債是一種聰明的做法,因為德國及其他債權國,完全不會考慮接受債務減記,這聽起來會讓納稅人面臨直接損失。 德國為首許多歐洲國家,對不願樽節的希臘政府普遍抱持懷疑。本身為左派經濟學家的 Varoufakis 表示,他希望爭取德國等夥伴支持,給希臘一點財務空間來進行改造,而非讓希臘窒息而亡。
為達成還債目標,希臘政府預計全力打擊富人逃稅,目前在扣除債息後的基本預算餘額,與 GDP 保持 1-1.5% 的比例。Varoufakis 提出換債方案,希望緩和與歐盟的緊張,爭取希臘留在歐元區。
澳洲央行意外降息1碼至空前新低!澳元重貶至76美分
澳洲中央銀行 (RBA) 週二 (3 日) 加入全球央行貨幣寬鬆列車,意外宣布降息 1 碼至空前新低水準 2.25%,創 2013 年 8 月以來首度調降利率。澳元應聲重貶 1.8% 至 76.66 美分,創 2009 年 6 月以來新低,並朝澳央行總裁 Glenn Stevens 希望的 75 美分價位邁進。
根據債券及利率市場行情,預期澳洲央行在本次貨幣政策會議調降隔夜現金目標利率的機率有 60%;但根據《路透社》及《彭博社》之前進行的調查,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預期澳央行這回仍僅按兵不動。近幾週包括瑞士、丹麥、加拿大、印度及新加坡等多國央行都宣布降息,因油價大跌引發通貨緊縮壓力升高。 澳洲央行表示,原物料價格重挫使得國內通貨膨脹微弱,且澳元強度仍大於央行希望的程度,因而決定降息。Stevens 在聲明中指出,澳洲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增幅為數年來新低,且通膨似乎很可能在未來 1-2 年都停留在目標之內。 Stevens 並重申,澳元價位依舊「高於大部分人預估的基本面價值,尤其考量到關鍵原物料價格已大跌」。
澳洲主要出口原物料鐵礦砂近期價格崩跌,上週挫至至少 2009 年以來最低水準。因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溫,使得鐵礦砂價格自去年起已落入熊市至今。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泰銖走勢(2015/2/2)
目前看起來還是很不明。
排除能源價格的CPI超乎預期,都是上揚,並沒有明顯的降息因素;股市持續上漲,又可能持續吸引外資;美元連續升值七個月,有回檔可能。上述都是泰銖升值的利多之一。
然而今年面臨選舉,又將迎來不安定因素;連續下修2014年的GDP與2015年預期的GDP,經濟狀況不明;油價下跌帶來的總CPI通縮,也是增添手上寬鬆的空間。
個人感覺依舊是短期升值長期貶值。
----
能源價格大跌 泰國1月份陷入通縮
能源價格大跌,泰國 1 月份出現逾 5 年來未見的通縮。 泰國商務部周一公布,1 月份主要消費物價指數 (CPI) 年減 0.41%,逆轉 12 月份上升 0.6% 的情形。1 月份主要 CPI 也月減 0.59%。 泰國上一次陷入通縮是在 2009 年 9 月,當時係因石油價格下跌且政府施行降低生活成本的措施。 商務部將此情形歸咎於零售燃料價格和電力費用下跌,以及鮮食產品降價所致。 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先前的估計中值為年減 0.25%、月減 0.4%。
不含波動較大的食物和能源價格,1 月份核心 CPI 年升 1.64%、月升 0.16%,經濟學家先前預估中值分別為年減 1.58%、月升 0.115%。 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 Usara Wilaipich 表示:「雖然泰國的主要通膨陷入負面領域…但這主要是因為油價下跌。」她稱,反映內需的核心 CPI 仍呈現上升,是因為主要通膨下降,反而有利消費者的購買力。 商務部維持 2015 年通膨目標在 1.8% 至 2.5%,但這此估計是根據全球原油價格每桶介於 90 美元至 110 美元、GDP 成長介於 3.5% 至 4.5%、泰銖兌美元匯率在 32 至 35。 商務部貿易政策暨策略辦公室主管 Somkiat Triratpan 表示,部會將評估能源價格走勢,再進行通膨目標的任何調整。
泰國股市持續走強 分析師看法分歧
泰國股市 2015 年來持續表現優異,累積今年已上漲超過 6%,幾乎優於所有東南亞國家,僅次於越南的 7%,不過分析師對於泰股未來走勢則看法分歧。 根據《CNBC》報導,泰國SET指數光去年就已上漲 15.3%,今年又再增添 6% 以上漲幅,優於東南亞其他國家如菲律賓的 5.2%、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 2% 和印尼的 0.5%。
油價助益
看多泰股的分析師認為,油價大跌 60% 將有助於泰股繼續上漲,因為泰國石油多仰賴進口,油價每桶約50美元的價位將可幫助當地人民多存近1個月的薪水。
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 (Mark Mobius) 也對泰國未來感到樂觀,他認為低油價將壓低通膨率,央行因而有更大的寬鬆空間,同時目前泰國政府也剛好面臨必需振興經濟的壓力。 泰國軍方在取得政權後同意了約 38 億美元的公共建設投資,並且加速同意泰國投資委員會 (Board of Investment) 的各種投資項目,希望藉此促進私人投資,分析師因而推測 2015 年底前 SET 指數有望從目前約 1600 點上漲到 1810 點。
里昂證券 (CLSA) 泰國區研究主管表示,泰國正在經歷一連串的政治改革,同時能源和電信產業的政策也在改變中,這些都可以刺激當地私人投資和公共建設支出,預期公司的獲利有望因民間投資增加、能源和數位通訊的改革而跟著成長,推薦買入國有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如泰國國家石油公司 (PTT)(PTT-TH) 和暹羅水泥 (Siam Cement)(SCB-TH),以及泰國電信巨頭 True (TRUE-TH)。
政局不穩 股市估值過高
看空泰股的分析師也是不少,本月稍早荷蘭銀行 (ABN Amro) 才降評泰股至減持水準,認為由於泰國軍方政府今年還要面臨選舉和起草憲法等情況,政治不確定性因而攀升。此外泰股在去年已經表現非常出色,股市價值已過高,再加上當地央行最近又下修 GDP 預期,泰股未來走勢不慎樂觀。 上個月泰國央行才將 2014 年 GDP 預期從 1.5% 下修至 0.8%,2015 年的 GDP 預期也從 4.8% 下修至 4%,主要原因便是由於政府支出不如預期和私人投資、觀光收入、出口恢復速度緩慢影響。 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也認為泰國股市已漲過頭但獲利水準卻沒有恢復,因此將泰股評為東南亞最不看好的投資國家。分析師表示,有鑒於泰國成長前景黯淡和政治上面臨過渡期,2015 年泰股下跌可能性高,因為目前過渡政府的首要目標將是重新恢復當地民主制度,所以投資人對於未來泰國企業營收成長不必抱太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