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 星期二

快速升高的群眾力量嶄露頭角

快速升高的群眾力量嶄露頭角
That escalated quickly: the emergence of the crowd

網路/群眾是很有活力的,沒有侷限,無限寬廣。

歷史的起初,眾人智慧是透過圖書館的機制去累積。圖書館透過「核心」族群建立,比方說是有條理的組職、團體、機構,在一定的機制與規範下,篩選、收藏、保存、借閱。

網路就像是一個圖書館,而且不限任何形式,隨處可得,甚麼都有,不過也沒有人在管理這個不斷等比級數增長的圖書館。圖書館的「核心」就有著很多的管理,「群眾」則無。


這樣不羈的環境之下,沒有限制的發散環境,自由表達與創新的空間無限寬廣,卻也衍生出新的問題,過多的資料存在於網路上,但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取得管道。相較於圖書館透過「核心」的有組織管理,資訊的分類與取得相當方便,這些前人的智慧才能被使用而產生更多新價值。

Yahoo劃時代地產生了,將資料分門別類並且連結起來,讓資訊能夠便於取得。但是在網路世界裡,指數性成長的資料量讓分類系統難以跟上,網路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但是沒有目錄所以你查不到資料。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產生了。網路其實也有引用性,有點像是論文引用,各網頁互相使用(抄襲)其他網頁資訊,會指向最有效/最好/最常引用的頁面,透過這樣的演算法,就能找出需要的資訊。這就是Google最早的基礎技術”PageRank”,也就是搜尋引擎的基礎。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現,群眾沒有框架跟制度,但不是沒有組織邏輯。有效的資訊會在這樣的體制裡進化改變並自然浮現。

然而「群眾」也有傷害性,會有仇恨言論、網路惡行、犯罪等等問題。所幸這樣的人是少數,搜尋引擎也試著屏蔽這些網路惡意行為(文字獄?)。對網路「群眾」,我們還是抱持著好的信念。2016年臉書出現了大量負面言論與假新聞,以Wikipedia為例,適當的審核下「群眾」不太有負面行為,當然會有一些取捨,隨著AI資料審核與回報,相信這樣的問題未來會被解決。

「群眾」不僅是累積貢獻,也會形成新知識,經濟學家Friedrich Hayek證明,群知識遠勝單一核心的決策體系。中央集權的方式,永遠都資訊不足以判斷,最後還是以單一核心判斷相對重要性。或許有人覺得科技進步可透過科技蒐集所有資訊,然而,著名的Polanyi’s Paradox證明,人無法完全地表述自己所想、自己所知、自己所能、自己所需,所以透過各種手段要蒐集完全的資料,是不可能的。所以,自由市場價格由市場定論,由市場群眾個體達到一個對大眾最合理的共識。自由市場的價格空間,就給人動力去蒐集訊息套利,進而達到資訊的最有效化。

整合「群眾」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Linux就是一個標準由「群眾」而生的產物。如何達到的呢?有幾個重點要素。
1. 開放,沒有限制方向,沒有限制誰才能來做,所以誰來幫忙都可以,做成甚麼樣的作業程式都可以。
2. 非文憑主義,任何人都能做,不用是學者專家,或是專業碼農,不要求學歷學位經歷。秉持著相信,大家都能貢獻。
3. 內容可驗證可還原,無論誰加了甚麼程式碼,大家都能驗證是否可行。即便是不行的,那就還原成前一個版本再重新進化。進化沒有極限。
4. 明確的結果。誰做了貢獻,程式的用途很清楚,會有誰受益也很明白(全部人,因為這是免費開源的)
5. 自我組織,產出自我的需要,變成分岔。所以Linux可以變成一個足球場大的伺服器程式,也可以是掌上電腦Raspberry Pi的系統。
6. 宅領導,關注細節,強烈主見維持文化。

所以,開放與非文憑主義讓每個人都能為工作貢獻;自我組織讓工作能變成自己想要的成果,也同步提升了工作本質;明確結果讓人不會覺得自己的貢獻被偷走;宅領導則是維護了本質、文化、動量。

上述的因子缺一不可,比如說下列這個差點失敗的例子。

百科全書這樣的產品有著很長的歷史,Jimmy Wales跟Larry Sanger想要在網路上建立一套自由的百科全書,稱之為Nupedia。在資訊量巨大的網路上,Nupedia設下了嚴謹的審查規則,編輯者必須要是這方面的專家,還有七道審查程序,結果呢,在最初的18個月,燒了25萬美金,只迎來12篇完成的發表文章,以及150篇還在草稿階段。於是Wales跟Sanger試圖另尋出路,他們學到了wikis,一種像是白板的介面,任何編輯者都能編輯,也可以編輯他人的頁面,或是修正先前的頁面。2001年1/15,Nupedia在wikis的介面上建立了新的網站:Wikipedia,到了該年一月底,Wikipedia有了617篇文章,到了當年底,已經有了19000篇文章,到了2016年,網站已經跨291種語言,有三千六百萬篇文章,Wikipedia更是全世界網路上第六熱門的網站。

Wikipedia的成功,來自於轉向開放、非文憑主義以及自我組織,後期再加入了可驗證以及明確的結果,最後,當然是主辦人的宅領導。

結語:
核心仍然是關鍵而且有用的,但是世界的轉變讓群眾力量持續強化。群眾並非沒有制度,而是經過時間逐漸浮現。過度的中央集權會失敗,是因為資訊蒐集無法完善,人無法完全表達自己所能所想所需。群眾可以建立非常有用的產品像是Linux,但這需要宅領導,並且遵循著下列原則:開放、非文憑主義、自我選擇/組織、可驗證、明確目標與產出結果。如果只執行部分原則,可能不太順利,就像是Wikipedia初期的營運,要找到好的平衡是難以預測的,需要試誤法跟運氣
Share:

0 意見:

張貼留言

AD1

技術提供:Blogger.

Blog Archive